当前位置:首页 > 作品 > 专业文章

聊聊手表避震器那些事(上)

                                          文/潘建伦      2017年8月30日

    这一段时间,老潘我聊鉴定与评估技术的文章偏少一些,之所以如此,也是因为自己觉得纯粹的技术聊起来要无趣很多,再说,互联网时代,只要您有心,有关技术层面的文章也可以说是“汗牛充栋”,这些明显具有碎片化的东西明显欠缺系统性,更别谈怎么用典当思维去认识和理解,显然呢,首先需要的是学习者的兴趣和热爱,接着还要接受系统化的培训、指导和点拨,这其中自然还少不了上手实操和理论知识的理解之间多次的反复,到了最后,能从碎片化的信息获得启发,甚至还能把这些碎片化的知识、信息以及经验整理总结出来,按照老潘我比较偏执的理解就是,能说,能写,能做,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但无数前人总结整理出来的方式方法和技巧无疑还是有的,这倒不是说走捷径,至少可以说能少走弯路,最大程度的缩短成就自己能独当一面的时间。

    我常常认为,我们辨识一个人道德素养高不高或者说是辨识其三观正不正,其方法应该是很多的,虽然有“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之说,但通常通过观察其一些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方面的细节表现就可以判断出个真假善恶美丑来,同理,辨识一款名表的真伪或者说档次的切入点也有很多,但我们只要在一些能体现技术含量的关键点上也基本能判断出它的真伪和档次,尤其是一些高档次的手表,更是如此,所以,老潘我常常觉得,对世间的人事物的辨识方法和原则大抵也是相通的。

    现如今,名表作伪的技术水平也越来越高,但无论是外观还是机芯,所有涉及到材质、加工工艺、专利等关键技术层面时,仿品的问题往往就暴露出来了,且不说仿品制作者有没有这样的技术和本领,仅就成本这一项估计他们也吃不消,这方面今天就不多啰嗦,今天想聊的是在机芯鉴定内容中,对避震器的辨识无疑是我们快速进入角色的最佳切入点之一,有关避震器的原理其实几句话也可以说清楚,但老潘仍然固执的认为这对我们典当师辨识名表真伪的意义并不大,通俗的说,我们倒是应该重点的去了解目前市场上大多数名表机芯里到底装配的有哪些避震器。

    在认识几种主流的避震器之前,老潘还是觉得有必要简单了解一下避震器的工作原理,尽管上面我说了他对于我们典当鉴定的意义并不大,但能够做一些了解倒也有益无害,手表避震器的工作原理是当手表受到来自不同方向的冲击或震动力时,能保护摆轮轴尖不受损害,这种来自不同方向的冲击和震动通常可分解为三种:(1)轴向的、(2)径向的、(3)侧向的。关键在于避震器座和避震器托钻之间是斜面配合的(大约呈45度角),它可以产生滑动位移,避震器托钻也俗称“避震碗”, 当避震碗沿避震器座斜面移动时,避震弹簧被迫隆起变形,同时吸收了来自摆轴的冲击能量。下一步,将是摆轮轴榫尖下端比粗的部位和避震基座孔的内沿相碰击,摆轮轴这个部位直径比粗,它能够承受得住;而避震器最需要保护的是摆轮那个像发丝般的轴尖,基于此,避震器对来自所有方向的冲击力和震动力(包括轴向和径向的冲击力)基本上都是按照这个原理来保护的。这样的表述当然是比较简单一些,但应该还是说清楚了其原理,需要明白的是,所有的机械手表都是由齿轮将发条盒里面的能量传递到擒纵摆轮系统,周而复始地围绕着轮轴旋转、摆动,但为了减少摩擦,那些手表技术的研究开发者一方面采取在机芯中使用红宝石轴承,另一方面就是尽量减少轮轴直径的大小,理论上当然是越细越好,可是,随着直径的不断变小,也带来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当摆轮轮轴的直径小到0.07毫米,大约相当于普通人的一根头发丝粗细时,当手表受到外来力量的撞击和震动的时候,这时力量传递到摆轮轮轴,是非常容易将这如同头发丝细小的轴尖折断,而一旦折断损坏,摆轮就无法正常平衡旋转,进而导致手表误差变大,直至停止工作,这就是避震器在手表中显得极其关键的重要原因。

    要知道,最早的手表最头疼的问题就是不防震,以至于我们经常在一些很老的国产表上看到“防震”字样,因为,这时候,防震技术基本上就是手表的卖点,为了解决手表防震问题,据一些相关资料上讲,大约在1790年至1806年,宝玑(BREGUET)的创始人Breguet发明了现在称之为“降落伞避震器”的避震器(如下图),这大概也是宝玑这个手表品牌在早期被称为“表王”的原因吧。

    有一种避震器,其在高、中、低档手表中都有装配,它就是因加百禄(Incabloc)避震器,据相关资料上说,因加百禄(Incabloc)避震器最早是在1933年由瑞士人Fritz Marti发明并申请的专利,一家称作为Portescap的公司于1933年6月开始生产,并以1933年7月6日在瑞士注册了“Incabloc”商标,随后几年,随着研究的深入,新的因加百禄Incabloc避震器还出现了可拆分的设计,再后来,Porte-Echappement Universel SA还开发了一个能保持固定的弹簧片,这个弹簧片的元宝轮廓就是今天我们辨识因加百禄(Incabloc)避震器最好的切入点,它也成为了Incabloc避震器最直观的特征。直到今天,人们只要一提到因加百禄(Incabloc)避震器,脑子里马上想到的就是那个金色的元宝轮廓的弹簧片,您是不是也有同感呢?

    再往后,因加百禄(Incabloc)避震器也有一些细微的改变,但不管怎么变,这个如元宝轮廓的弹簧片的特征没变,譬如下面这款IWC表上装配的因加百禄(Incabloc)避震器,您是否看得出来是不是与上面的有些小小的不同呢?

  

     技术垄断在今天显然是存在的,没办法,这是人家的本事,这是商业利益的驱动,因加百禄(Incabloc)避震器在早期走的就是技术垄断的这条路,就如同您今天无论是买品牌笔记本电脑还是品牌台式电脑,您在外壳上一定能看到英特尔处理器的商标,那时的因加百禄也是耍着这样的套路,他们要求所有装配因加百禄避震器的手表都要打上“Incabloc”标识,这样的霸道之气或许来源其一年比一年高涨的销量,据说,在1950年,Incabloc避震器卖了500万套, 在其后的十多年里,因加百禄避震器的销量在1955年达到1000万套,在1957年达到1500万套,在1962年则达到2000万,一直到七十年代初更是达到了3600万套,据有关资料讲,七十年代中期,Incabloc避震器估计总计达到了5亿套的惊人销量,因加百禄避震器想要表达的就是:只有 用Incabloc避震器的手表才是好表”。

    然而,这世界没有谁能永远高枕无忧的躺在过去的成功之上而睡得香甜,无论是后来KIF避震器的出现还是Etashoc避震器(三角避震器)的推出,甚至劳力士独创的Paraflex避震器,都是对因加百禄避震器最有力的挑战和冲击,甚至在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所发生的石英表冲击之下,机械表的销量急剧下滑所导致的对包括因加百禄避震器在内的所有机型零部件的需求也随之急剧下降,Incabloc避震器的生产不得不被该他的老板剥离,据说,在1988年,创始人Eric Zutter 重新注册了一家新的公司,取名为“Incabloc SA”,仍然继续生产Incabloc避震器,但与昔日的影响力相比已然是不可同日而语了。

    今天,Incabloc避震器仍然在不同档次的手表上出现,因为ETA机芯上的避震器大多都采用因加百禄避震器,,所以,作为典当师,当我们需要打开后盖看一款手表机芯的时候,判断其是不是仿品,看看这个避震器长什么样还是很有必要的,至少在一部分仿品上,他们连因加百禄避震器都舍不得装,这无疑为我们辨识它们的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切入点,而对于劳力士(ROLEX)的鉴定而言,如果您看到劳力士的机芯装上的是因加百禄避震器,您是不是就可以报之以“呵呵”了呢?

    每天一个话题,每天一点感悟,每天一点资讯,感谢您对中国第一家“典当私塾”——潘建伦典当工作室的关注和信任,如果您有心来体验老潘的私塾式小班培训学习效果,面对面的与老潘沟通、交流和碰撞,老潘诚挚的欢迎您报名预定将于9月份开班的第42期的私塾班(拟计划于9月13日至17日开班,9月12日报到),另外,第四期奢侈品牌包袋鉴定与评估专业实操技术培训小班课程继续同步招生,这个班的具体开班日期也还是根据招生情况来确定,所以,如果您对奢侈品鉴定也有兴趣,仍然可以报名预订哦!总之呢,想告诉您的是,典当专业的培训学习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更系统更具实用性和效果性的民品典当鉴定与评估专业实操技术的培训学习,尽在老潘的典当私塾——潘建伦典当工作室,我学习,我收获,我快乐!跟着老潘一起终生学习吧!

老潘的电话:13720340206

老潘的微信:panjianlunsir

老潘的QQ:602372611

老潘的微信公众平台号:pan-jian-lun

     诚挚欢迎您添加潘建伦典当工作室微信公众号pan-jian-lun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长按二维码后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亦可)关注老潘,分享更多的专业文章和资讯!

 

  返回>>Top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27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