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潘建伦 2017年4月6日
截止到今年一月份是老潘我的典当工作室成立四周年的时间节点,而这个月呢,亦是老潘我在全国典当行业推出私塾式小班培训模式整整三年的时间节点,三年,不包括给典当企业合作专门做的专班,已经整整开办了三十四五期小班课程,而我这个微信公号呢,虽然比工作室成立的时间要短一些,但也还是有三年多的时间,三年多来,我在这里刊发的有关典当行业或专业的文章、图片和语音加起来已然近千个,或是个人经验之谈,或平常故事,或个人感悟,之所以如此这般坚持,说得矫情一些,我自认为还是源于我自己对典当这个行业和专业尚存有几分的热爱,说得哲学一点,却是在这个行业里专业上能找到一些存在感,而说得俗气一些,则是依托自己在这个行业和专业上积累的多年经验以混点饭吃而已,然而,所有这些说的做的还是不够尽兴,更何况,在老潘我看来,典当这个行业,抑或这个专业在今天仍然活在一些人的“傲慢与偏见”里,所以更需要有温度,或许如同我们所处的这个世俗社会,尽管多的是无趣,但永远都有得聊,有得大家来八卦,所以,典当这个专业话题还是需要我们来继续的。
在典当行业里呆久了的人,一定是能感受到其他很多行业里专业上感受不到的在人、事、物上的真假善恶美丑的,或许在其它诸如医生、律师等专业领域也更够感受到人和事的真假善恶美丑,可是,在鉴别物的真假,审评其美丑,评估其流通价格方面,典当却是独具视角,俗话好,凡事以小见大,我甚至认为,透过这些人、事、物,您会发现原来典当这个小众的行业和专业居然也是一个时代或社会大环境的缩影,那些来来来往往的客户,那些进进出出的当物,那些一笔一笔的业务,细细想想,还真的是能感受到时代或社会的细微变化。
或许老潘上面的感想是把典当描述得复杂高深了些,所以,今天就不再过多的去发感慨了,还是来聊聊民品典当鉴定技术,记得在去年,一种包金戒指让很多典当同仁买了教训(见本段落后的图片),以至于有很多典当同仁说,这种包金戒指火烧烧不出来,测密度也测不出来,似乎除了破坏性检测手段外,是无法将其检测出来的了,然而,或许是我们思维的怠惰,以至于在事后或是拍大腿,说,原来如此!原来很简单的鉴定方法就可以让它原形毕露,那类似这个包金戒指用怎样的简单方法就可以识别其真伪呢?
在老潘我看来,只需一个金属材质的锥形的戒指整形棒和一把小橡胶锤就可以了,怎么弄?很简单,把这个天元戒套在锥形棒上,在戒指和整形棒之间留些许的空间,然后用锤子锤击戒指,正常的金戒指是会变形的,而如果是包上了所谓的钨或者其它很硬的物质的话,这个变形是不可能发生的,即使出现变形,那么里面的包裹物也会随之撕裂外层的金质包层,想想看,是不是很简单就识别出它的真伪了呢?再譬如下面这个所谓“纪念香港回归20周年”的金条,是不是仿制,其实称称它的实际重量与所标识的重量是否一致就识别了,或者用用条痕法就可以让它露出原形了。
我常常认为,识别物的真伪和识别人真伪甚至一件事情的真伪似乎也是有着相通性的,有时无需把他们看得多么复杂,一点常识就可以将之识破,譬如所谓的高回报理财投资,譬如那些特会甜言蜜语的男人,譬如那变活蛇的所谓大师,譬如特便宜的名表和奢侈品,等等等等,仔细想想,是不是那些最终的上当受骗都是在常识上犯了错误呢?
感谢您关注中国第一家典当私塾——潘建伦典当工作室,王尔德说:人是理性动物,但当他被要求按照理性的要求行动时,可又要发脾气了。所以,老潘觉得,所有的上当受骗归根结底还是受累于太过感性之故,然而,人就是这样奇怪,若是太过理性,往往却也是无趣的,这或许也是人或者生活的可爱有恨之处,您觉得呢?不多说了,上广告:”因为坚持如一,所以造就不同”,小班小课,一期一会,参加第三十六期民品典当鉴定与评估专业实操技术培训学习小班的同仁学员们后天就要报到了,目前准备工作已然就绪,如果您有兴趣可是之前又没来得及报名参加这一期的话,您可以预定第三十七期小班课程(计划在4月22日至26日开班授课),或者,如果您还有兴趣学习奢侈品牌包袋鉴定方面的技术的话,您还可以预订计划于4月15日至18日的第四期奢侈品牌包袋鉴定与评估专业实操技术培训学习小班课程,我想,无论您是准备自己创业也好,还是致力于做一名优秀的典当师也罢,只要热爱这个专业,来老潘这里体验一下私塾班学习效果和氛围,收获和启发一定是最多的!
老潘的手机:13720340206
老潘的个人微信:panjianlunsir
老潘的QQ:602372611
老潘的微信公号:pan-jian-lun(您也可以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关注,觉得老潘说得好的话欢迎转发。
附今日贵金属实时行情及典当价格参考表:
附潘建伦典当工作室第三十七期民品典当鉴定与评估专业实操技术培训学习小班招生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