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潘建伦 2016年9月26日
《北京折叠》是科幻作家郝景芳创作的中短篇小说,老潘我还没有去读,但从诸多的评论中大概的了解到其所描述的是一个未来的被折叠的社会场景,很明显,小说是在隐喻现实中人们对当下诸多社会问题糅杂在一起的一种无力感和焦虑感,这种无力感和焦虑感似乎在社会各阶层都存在着,老潘我看来,新闻联播用新闻联播的价值观在表达,互联网在用互联网的价值观在表达,甚至说得再现实感一点就是,王宝强用王宝强的价值观在表达自己,马蓉在用马蓉的价值观在过生活,虽然都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但却麻木的看着彼此却又视而不见的擦肩而过,谁也没有错,但却谁也有不对,老潘今天为什么要说这些呢?这完全因为咱们典当行业发生的这样一则新闻:9月21日,北京市商委发布京商罚字[2016]第08118号行政处罚决定书,对北京聚汇通典当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处罚,罚款2.1万元人民币,该公告显示,在2016年8月17日,北京市商委执法人员依据《典当管理办法》,对位于北京市房山区长阳镇碧桂园35号楼101的北京聚汇通典当有限责任公司进行执法检查;经查发现,北京聚汇通典当有限责任公司存在注册资本不足1000万元,房地产抵押典当单笔当金数额超过100万元的行为。据此,北京市商委认为,北京聚汇通典当有限责任公司违反了《典当管理办法》第四十四条第(五)项的规定,依据《典当管理办法》第六十条的规定,北京市商委对该典当行处以罚款2.1万元的处罚。
老潘今天当然无意于在这里评论这一新闻事件中到底谁是是非,只是想说一个现象,或者说想说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落到一个问题上就是,典当人的焦虑您真的不懂?典当人都知道,2005年2月颁发的《典当管理办法》至今已经有超过十年了,应该说,《典当管理办法》在彼时的“诞生”对全国典当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导向和推动作用,但是,从办法的颁发到今天已历时十一年有余,相信没有人会否认这十一年的经济生活节奏的变化快过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互联网、房地产影响了包括典当行业在内的一切,当中国典当业在经历一个特殊的发展瓶颈期之际,典当人的焦虑该如何化解?《典当管理办法》要不要改变?老潘我不回答,相信这部法规的颁布者和执行者都会在心里给出肯定的答案,于我们的典当行业主管部门而言,是让典当这个世界上最古老的行业自生自灭?还是积极鼓励并创造宽松环境使之焕发新的活力呢?于典当人而言,是一味抱怨固守,心存侥幸?还是积极寻求突破和改变?老潘觉得,无论是哪一方怎么给出答案,有一个东西却是我们不能忽视的,那便是真诚沟通,相互理解,达成共识,而不是各自用各自的价值观、思维方式、表达方式来相处。
碰撞更多“典当思维”,分享更多典当人自己的经验、故事和感悟,分享更多最前沿的思想和资讯,尽在中国第一家典当私塾——潘建伦典当工作室,老潘最后还是做个广告,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划筹备,工作室计划于今年11月份推出“奢侈品品牌包袋典当鉴定与评估专业培训学习小班课程”,如果您有兴趣体验这一个品类的小班式的培训效果,老潘欢迎您垂询和预订,另外,第30期的民品典当鉴定与评估专业实操技术培训私塾小班的开班日期也基本确定下来(计划在10月11日报到,10月12日至16日上课),目前正招生中,欢迎您及时预订;
老潘的电话:13720340206
老潘的微信:panjianlunsir
老潘的QQ:602372611
老潘的QQ群:中国典当人384184406
欢迎您添加潘建伦典当工作室微信公众号pan-jian-lun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长按二维码后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亦可)关注老潘,分享更多的专业文章和资讯!您觉得好的话,最好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