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潘建伦 2016年8月21日
今天上午,中国女排以3-1(19-25、25-17、25-22和25-23)战胜塞尔维亚女排,时隔12年再度夺冠,这是中国女排历史上第3次获得奥运会金牌,这场比赛获得的收视率可谓“逆天”,可以说今天只要是选择看电视,几乎都选择了观看这一场中国女排的“夺冠之战”,尽管我们很多人淡化了对金牌的看重度,但唯独对女排的关注度可以说超过了这次奥运会上其它任何一个有中国队参与的比赛项目。有媒体说,这场比赛吸引了全中国电视观众的目光,收视率达到了夸张的56.78%,同一时期,湖南卫视、北京卫视等热门电视台的收视率仅女排的1/50。而上一场与荷兰女排的半决赛,央视奥运频道的关注度超过2%,比赛的收视率更是达到了惊人的50%。这个数据表明,中国一半的电视观众,都在收看这场比赛,可见女排的影响力的确惊人。最终,女排不负众望杀入决赛。今天决赛恰逢周末,女排收视率再创新高,在第三局时,已经达到56.78%。同一时期,CCTV-1的收视率是14%,而湖南卫视收视率金1.87%,排名第三,要知道,这些统计数据里还不包括通过网络收看比赛的观众。
我想说的当然不是这些,当前几天,一些人还在慨叹和议论人们对”王宝强与马蓉的离婚事件”的关注会超过对里约奥运会的关注的时候,傅园慧的“洪荒之力”和秦凯的浪漫求婚无疑拉回了一部分人对奥运的注意力,但这些与人们对中国女排的关注度相比显然远远不及,如果说傅园慧和秦凯的表现是让人们感觉体育变得比以往更“娱乐”化,那中国女排的夺冠之赛则让人找回了我们似乎“久违“了的“激情“和“精神“,在今天中国经济发展放缓所带给很多人的“迷茫”之际,中国女排无疑给了我们一种迫切需要的“精神力量“,至少,让我们很多人从“葛优躺“状态下“一跃而起“了。
时隔几十年,“女排精神”无疑再次成为话题,那什么是“女排精神”呢?要知道,中国乒乓球队也是在世界乒坛称霸很多年,成绩也远比女排出色,但人们为什么不说中国乒乓精神呢?事实上中国女排似乎还从来没有过所谓的“统治地位””这真是值得让人深思的问题,人们就是很莫名的不需要理由的更怀念更喜欢中国女排,当我们在谈论“女排精神”时,或许女排精神就是在每一次最危急困难的时刻,所表现出来的顽强拼搏不言放弃的精神,这不是“心灵鸡汤”,是当下中国经济转型之下给我们所带来的痛苦迷茫而所需要的一种精神力量。
谁都不会怀疑,这已然是一个属于80后、90后的时代,傅园慧、秦凯、谌龙等等这些年轻人的表现和网络上的“舆情”已然说明一切,在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我们可不要忽略了,这一次里约奥运会,还有一位60后似乎也印证了一个时代,这个人就是郎平,如果说女排精神的实质应该具象到一个人的精神的话,那就是“郎平精神”,谁都知道,一个人的命运和他(她)所经历的那个时代息息相关;有人说,郎平是一个异类,相信接下来人们还会进一步“神化”她,但我们不妨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她以及属于她的那个时代;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女排击败美国队获得冠军。这些获得“五连冠”的功臣们,有不少人后来选择走进了体制内,做了体育系统的官员,譬如孙晋芳、张蓉芳都成了局级干部,做成处级干部的则更多,即使那些少数没有选择进体制内做官的,也慢慢被人们所忘却,然而,似乎只有郎平的选择与众不同,她近乎“顽固”的仍然选择了从事着自己喜欢的排球事业,有媒体说,1985年郎平退役,她本有机会担任北京体委副主任,但郎平却选择到美国学习,做穷学生,在那个时代,这种眼光和选择显然是很多人“不可理解”的。
郎平是60年代生人,但她绝对是很多人对80年代,90年代以及新世纪记忆中的重要部分,尤其是80年代那个中国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的时代,在今天看来,那是一个充满理想浪漫主义的一个时代,人们都渴望通过自己的勤劳、智慧来改变自己和社会的命运,女排精神就是诞生于那样一个时代,所以,在这里,我想将凤凰体育特约评论员张丰在《独家评论:郎平代表了80年代理想不死的精神》所说的一段话放在这里,“如果真的有女排精神,从80年代以来,一直担负着这种精神的就是郎平本人。1988年,中国女排在汉城惨败,从此进入低谷。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连续参加3届奥运会的巫丹被查出尿检呈阳性,更是让中国女排哭成一团,但是有多少人是同情她们的?直到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夺冠,人们才又重新开始谈论女排精神。30多年来,“女排人”换了几代,女排也几度沉浮,只有郎平一个人,仍然像当初的铁榔头一样,与世界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
今天,当我们把郎平“神化”之时,不要忘了,曾几何时,她去意大利打职业比赛时,有人说她“为钱打球”,当她执教美国并率领美国队在2008年奥运会上击败中国之时,有人还在网络谩骂;这真印证了那句话,诋毁和荣誉并存,不可否认,过往的那个郎平是“举国体制”培养的花朵,但今天的这个郎平无疑却是一个平凡人努力奋斗拼搏的结果,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她挣脱了一种举国体制下运动员的宿命,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欢呼之后,热闹之后,一切都终将归于平静,世俗社会下,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还将继续,但无论如何,当下的我们都需要这样一股“精神力量”来鼓舞我们前行,即使充满困难,但我们仍然坚信,女排精神就是我们所需要的那股精神力量,这绝对不是虚伪的“心灵鸡汤”。
感谢您关注中国第一家“典当私塾”——潘建伦典当工作室,讲述咱典当人自己的故事和感悟,碰撞更多的“典当思维”,分享咱们典当人自己的经验,这是老潘创建这个平台的初衷和目的;再次给自己做个广告,目前,“秋老虎”仍然在全国各地耍着威风,所以,第二十九期的民品典当鉴定与评估专业实操技术培训学习小班课程计划在“秋老虎”离去之后开班(初步计划于9月7日至11日开班),如果您有兴趣来体验老潘的“典当私塾班”,老潘在武汉欢迎您的垂询和到来!老潘尽心服务,小事岂止于小!老潘,做的就是不同,再次感谢您对老潘的关注、信任和支持!
老潘的电话:13720340206
老潘的微信:panjianlunsir
老潘的QQ:602372611
欢迎您添加潘建伦典当工作室微信公众号pan-jian-lun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长按二维码后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亦可)关注老潘,分享更多的专业文章和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