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品 > 专业文章

并不简单的黄金鉴定

文/潘建伦         编辑整理:潘建伦典当工作室

         黄金典当业务是典当师每天接触最多的业务,甚至在生活中,人们对于黄金的了解程度也比任何一种贵金属都要深,然而,有关于黄金的作假行骗在科技与信息发达的今天仍然层出不穷,镀金、包金、掺铱甚至用“真金白银”来仿制等等,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虽然我们典当师每天都会和黄金很“亲近”,但似乎在真伪的辨识鉴定方面还不能说“没有问题”,黄金鉴定并不简单。

     记 得几年前有一次在店面,一位大妈拿着一枚“香港97回归纪念金币”来到典当行,年轻的典当师助理接过来打开一看,发现金币上面有一块芝麻大小的锈蚀痕迹,便对那位大妈说:“不好意思啊,大妈!您这枚金币都生锈了,哪有黄金生锈的呢?您这是假的啊!”那位大妈一点都不惊讶,“你们再仔细看看,我这可是在正规的大商场买的,当时都抢疯了,还是找关系买的呢!怎么可能是假的呢?”我连忙接过来用放大镜仔细检查了一遍,颜色、工艺精度都不错,锈蚀痕很浅的附在金币的表面,证书和发票也很齐全,再通过比重法进行检测,也是没问题,我接过话说:“这枚金币是真的,没问题,这个上面的锈蚀痕迹应该是在流通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一个正常现象,估计是加工工艺遗留问题或者上手过程中鉴赏把玩过程中造成的,如果过火烧 一下就能将锈蚀痕去掉。”“嗯!还是您懂行啊!”,大妈显然对这样的判定结果表示了满意。这样的案例还只是黄金鉴定知识里面的基础,可是对于刚入行的典当师或者很多消费者来说,即使是这样坚定基础知识也需要了解和掌握。

       在我们日常典当业务中,我们见到的黄金饰品类型和款式有很多,从款式类型上来鉴定黄金真伪也有讲究,一次一位同行拿着他自己收当(已绝当)的一批黄金饰品来找我帮忙处理,当所有的饰品放在我面前时,一枚既像手镯款式又类似手链款式的饰品引起了我的注意,常规的试金石检测和密度检测均没有问题,用火烧法过火也显示正常,当我仍然表示怀疑,考虑到已经绝当并且准备当料金处理,便采用破坏的检测方法将之剪断,剪刀下去,里面露出来的果然不是黄金,是包金作假手法啊!再总结一下这个案例,我们不难发现,原来款式上的不美观,不伦不类、做工粗糙也是重要的鉴定识别方法。

         黄金摆件也是我们经常接触到的典当物品,但从包装上也可判断是否是真伪,有那么几回,几位客户拿来的诸如观音摆件、属相摆件等,包装很是精美,玻璃罩子里的摆件金灿灿的很是漂亮,但它们有一个共性特征,想把摆件拿出来鉴定检测,那玻璃罩子怎么都打不开,只有借助锤子刀具把玻璃罩子破坏了才能打开,结果拿出来检测,无一不是镀金的仿制品。

          “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放在典当鉴定专业来讲更是“一语中的”,记得几年前,一同事收当了几枚黄金戒指,在鉴定环节的操作过程中,采用试金石检测方法检测了没有问题,但我注意到他操作过程中的一个细节,他在将那几枚戒指在试金石上磨划完了后,仅仅看了试金石上的颜色没问题,就判断没问题而受理了业务,当我将那几枚戒指拿过来用10倍放大镜仔细看了一下磨划过的地方后,发现露出来浅浅的白色,再将原处在试金石上磨划一次后,白色已经很明显了,滴上测试溶液,迅速的化学反应将条痕腐蚀得“无影无踪”,原来也只是很低级的镀金作假手法而已,然而我们总结下来,这个案例只是需要我们多注意和坚决完成鉴定操作细节。

               鉴定出作假的黄金案例有很多,五花八门,什么样的“怪事”都有可能发生,真应了那句话,“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一些作假的手法有时令人哭笑不得或者嗔目结舌,但还有一种情况不得不说,那就是,人家客户拿来的是真的,结果由于鉴定检测方法有限和经验不足,将客户的真品当成是假货而拒之门外,记得有位同行告诉我一个案例,说有一回一位客户拿来一条黄金串珠项链来典当,他们对该项链用比重法进行检测,结果自然是密度值不符合黄金标准密度,当时就把这笔业务给推了;但我觉得用这样的鉴定方法来下结论是对客户对业务不负责任的,也是不科学严谨的,串珠款式的项链做比重检测本来就是不准确的,一个不科学不准确的鉴定结果就判定为假,显然过于轻率,这样就很容易把本来一个很好的客户挡在了门外。即使是用科技含量很高的X光谱分析仪,也要对这样的黄金饰品进行多点位检测,还要结合经验对款式、加工工艺、饰品细节以及化学和物理反应来综合鉴定检测,从而最终得出结论。

      总之,对于黄金的鉴定,无论是传统的经验,还是比较科学的手段,或者先进的科  学 仪器和设备,我们都会很清楚的认识到没有哪一种鉴定方法能解决贵金属饰品典当鉴定工作中遇见的所有的问题,知道了它们的原理和特点以及局限性,我们再征对不同的问题分别施以不同的方法和手段,综合的利用这些鉴定方法和手段,基本上是能“药到病除”了。当然,如果以上所有这些鉴定方法和手段都不能让我们放心,唯一的,我们只能采取破坏性的鉴定检测手段,比如打孔和剪断它们,或者完全熔化它们,但是,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是必须征得客户的同意,或者是死当,否则,只能靠我们各自的综合判定能力了。

 

 

  返回>>Top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27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