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潘建伦 2021年1月23日
日前,有媒体说那个在国内最早的奢侈电商平台即寺库的“奢侈品电商故事要讲完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事您怎么看呢?
要知道,据贝恩发布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奢侈品市场萎缩23%,但中国境内奢侈品消费将逆势上扬48%。在疫情肆虐的2020年,我们中国内地的奢侈品消费市场却是逆势增长的,好于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该篇报道还说,在过去的一年里,寺库股价十分低迷,2020年1月3日寺库报收5.98美元,到今年1月8日收盘价近2.41美元,一年里股价跌幅接近60%。如果按照发行价每股13美元计算,寺库的股价大约蒸发了81%,这实在是与国内蓬勃发展的奢侈品消费市场完全“违和”。
资料显示,寺库成立于2008年7月,旗下设有寺库商业、寺库金融、寺库智能和寺库社群四大核心板块,主要业务涉及奢侈品网上销售、奢侈品实体体验会所、奢侈品鉴定、养护服务等,联想到近几年我们有一些典当行在民品典当业务的创新与开拓,寺库所经营的这些业务其实多少和我们做民品典当业务还是有些重合的。
在我看来, 要说寺库落到今天要退市这地步,实际上还是我们过高的估计了电商模式,或者说电商经营模式中的不断下沉低门槛,以及惯常的打折促销套路与奢侈品所强调的高调性和稀缺性完全是背离的,虽然在消费主义浪潮冲击下,很多人消费上瘾,但对于奢侈品消费来说,复购仍然不是主流,或许这一点和我们典当行的绝当品销售应该是相通的。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奢侈品牌本来就有能力经营属于自己的电商平台,既然自己能做,又何必委身于其它平台之上呢?根据腾讯广告《2020中国奢侈品消费者数字行为洞察报告》显示,社交零售正在进一步加速改变消费品零售以及奢侈品零售的格局。而2019年的数据则显示,有超过80%的中国内地消费者在购买奢侈品时会选择线上研究、线下购买的方式,这一比例远高出全球平均水平。说得简单直白些,现在很多人买奢侈品在习惯上就是线上选品、线下交易,继而,这已然是大多数奢侈品牌厂家利用互联网这个工具的最优选择,所以,单纯做线上交易的电商模式似乎在本质上就不适合奢侈品销售。。
那直播模式呢?
老潘我倒是也看过一些做二手奢侈品的在直播间做直播卖包卖表,说真,我自己的观感是觉得苍白无力,靠着一些搞怪的表演和简单的品质及款式的解说怕是吸引不了多少实质的消费者动心出手,要知道,奢侈品领域本来就是假货猖獗,再加上大多数奢侈品譬如名包名表以及名贵珠宝首饰都不是小数目,尽管有很多人对奢侈品感性却并且也买得起,但这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绝对还是不敢轻易下手。
几年前,我在不同的场合就和一些典当同仁表达过,虽然电商闹腾的热闹,但对于以绝当品销售为主导的典当企业来说,线下仍然还是最主要的“阵地”,其还有很多要去挖掘的空间,尤其是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现实环境下,前端的真伪鉴定与评估和中段的服以及后期的维护与保养,把这些形成一个严密的闭环,做足功夫,一定可以带来绵延不尽的利润来源。
前一段时间和一位在国内一家很有市场影响力的典当行工作的典当同仁就聊到,他说他们的销售出去的绝当品90%以上都是通过线下实体店卖出去的,线上顶多就q起到一定的导流作用,如此的说法也正好印证了今天这篇文章想要表达的。
当然,我之所以今天老潘我要来拿寺库这家主营奢侈品销售的公司来说道这事,也是因为“寺库”这个名字与我们典当行业是有关系的,它本是今天典当行的最早前身。
几年前,我在网上看到寺库这个平台的时候,我还以为是哪家典当企业的“杰作”呢。起初发现,它主要是做二手奢侈品买卖的一个平台,后来在香港上市,但它后来显然还是淡化“二手”这个概念,而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据说一直都还是在烧钱,所以,对于国内奢侈品市场来说,无论是一手还是二手,寺库的发展故事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或者也可以说是对我们经营民品典当业务产品的典当行多少也有些启发的地方。
当然,在老潘我看来,从典当的角度来说,寺库这个名字取得还是很有传统文化内涵的,而之所以说“寺库”就是典当的前身,是源于相关研究表明,南北朝时期,因为佛寺兴旺,为了照顾到民间普通老百姓在生活中时常出现的缺钱应急的现实需求,很多佛寺便专门采取了一个不同于过往的老办法,即在给普通老百姓提供应急的善款的同时,又要求用款人提供相应的物品来做个担保,到时候把钱还回来即可赎回担保物,最重要的是,佛寺并不是通过这个来取利,所以不收利息,这便是寺库的来历,继而也被相关史学研究者视为典当的前身,或许,最早的寺库,这个典当的前身的所作所为也值得我们今天的典当人思考和借鉴,您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