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潘建伦 2020年7月2日
几天前,我在一个微信群里看到有同仁发了一个有关武汉金凰珠宝用几十吨黄金找银行、信托公司质押融资近数十亿元,结果因为金凰珠宝公司违约,部分债权人准备处置其所质押的黄金时,开箱送检测机构检验后,没想到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表明这些黄金是假的。在疫情已经对经济造成冲击的大环境下,这样一个新闻,立刻受到各方关注,我在网上用“金凰珠宝违约”为关键词搜了一下,相关搜索结果竟然高达371个,可见已经有很多财经媒体都对这起事件进行了报道。
不过,我却猛然记起,大约在十几年前,我在典当行工作时,不仅是我自己工作的典当公司有接到金凰珠宝有意拿大批金条来质押贷款的业务需求信息,在随后的几年里,陆续的也有好几次在典当同行圈子里听到过这个典当业务信息,甚至还有一位典当行老板问过我这批金条要典当的话该如何鉴定检测,还说借款人强调该批金条不能不能搬运出库,而是委托第三方保管。说真,不是老潘我自夸,当时听到这样的典当业务信息我就觉得这就是个“局”,请君入瓮而已。本以为各路s神仙都能识别出这样的“迷局”,只是没想到最终还是有金融机构被套入局了。看来诱饵若是调制得够香够大的话,再大的鱼也会上钩。
老潘我不知道这起财经新闻事件是不是和我记起的这笔典当业务有关联,但事情同样是来自金凰珠宝这位主角,要说完全没关联怕是不可能的。
来自新闻报道的说法是:
2018年,金凰实业通过增资和收购股权,以69.98亿元获得三环集团有限公司99.97%股份。交易过程中,金凰实业所支付部分款项由子公司金凰珠宝向前述信托公司和银行质押黄金融资获得。
金凰珠宝在与上述部分信托公司签订信托合同时,为该笔贷款提供了黄金质押,将其合法持有的不低于上金所AU999.9标准的实物黄金质押(静态质押),且抵押物经第三方机构检测达到标准。 相关信托计划增信措施为“保险公司承保+实物黄金质押”,质押的实物黄金均由金凰珠宝向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市分公司进行投保。 信托机构作为受托人,为保险单的第一受益人。相关保险合同还载明:标的黄金的质量和重量由保险人承保,在受益人需要处置标的黄金时,保险人有义务配合受益人。保险人交付给受益人的标的黄金应经过双方认可的、具有黄金鉴定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合格。 保单还特别强调:如黄金质量和重量不符合保单约定,即视同发生保险事故,由保险人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令人始料未及的是,由于金凰珠宝因种种因素出现经营异常,致使多家信托公 司为其设立的贷款类信托计划均出现逾期,相关产品规模合计达数十亿元。
涉事的多家信托机构遂提起司法程序,法院依法查封了金凰珠宝所质押的黄金。但在处置黄金过程中,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发现,这批黄金质量和重量不符合标准... ...。
综合网上的这些新闻报道信息,老潘觉得这批黄金前后两次的检测结果大概率应该是没问题的,虽然我不知道他们具体采用的是哪种检测方法,但想来,检测标的有这么大金额,第三方检测机构无论如何也不敢瞎来,他们赚的只是检测费而已。倒是金条的保管方这一块我觉得是脱不了干系的,要么是他们和金凰珠宝里应外合,来个“狸猫换太子”,要么就是其保管流程失误,在库房存放保管过程中被人抓住了管理漏洞,从而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人把真金条换成了假金条。
老潘我觉得,如果按照我们典当的做法,不仅检测要自己亲历亲为,而且质押的黄金金条一定是要转移占有权的,即使是共同委托第三方保管以避免转运和保管的风险,而且典当标的金额很大的情况下,选择给标的物投保也是必须的。但投保是投保,足个检验却是丝毫不能打折扣。从新闻报道信息来看,显然这些金融机构是办理了保险的,在我看来,既然保险公司对这批金条的真伪和保管均给予承保,那保险公司也是要就金条的真伪进行足个鉴定检测,对第三方保管的措施和流程进行审核,如此说来,在这起事件中,既然保险公司承保了,其无疑是要承担赔偿责任的,有报道说目前保险公司拒赔,准备甩锅,可这锅怕是不好甩,保险公司的损失只有另找主子来赔偿了。
因为新闻报道的信息有限,老潘我这样来揣测分析自然是有些问题的,这事件肯定不简单,咱局外人也就只能简单议论议论,但无论如何,以我个人有限的风险防控视角来看,一方面,一家珠宝公司竟然能持有八十吨黄金,要知道,只怕很多小国家的黄金储备都没这么多,这实在是令人惊诧。而作为一家珠宝公司,珠宝行业的资金周转问题本来就是行业共性问题,提高库存周转率和加快资金流动性不说是珠宝公司要重点考虑的,就是任何一家公司都应该是该公司经营管理方面的主要考量,黄金虽然流通变现很方便,不像某一个国家持有大量黄金作为储备那是为了国家的支付能力和信用背书,以备不时之需,以防范金融风险。但一家珠宝公司选择持有这么多黄金,这做法无论如何还是让人不好理解。另一方面,金凰珠宝选择将这么多的金条拿来质押贷款而没有选择直接变现,显然当时是看多黄金的未来价格,但从投资角度来说,长期持有大量的黄金来赌未来行情这无论如何都不是投资,是赌博。甚至用我们的典当思维来说,若是贷款周期拉得较长的话,将整批金条整体或部分变现的成本是低于长期融资成本的,更何况看多黄金的未来价格这一点本就是主观的,充满不确定性的。所以,金凰珠宝将黄金选择质押而不是直接变现本来就充满赌性,这一点从新闻报道信息来看,金凰珠宝用这笔钱是在搞“资本运作”,并没有用在其主业上面。因此,在老潘我看来,无论是金凰珠宝公司还是那些银行、信托公司,甚至保险公司,我觉得除了用“利欲熏心”、“利令智昏”这些个词来形容他们外,怕是找不到更合适的词了。
俗话说,“你想他的利,他想你的本”。说真,布局的人也好,入局的人也罢,发生今天这样的一个糟糕结局那也是必然的了,您说呢?
以上观点纯属个人一孔之见,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