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品 > 专业文章

老潘讲典当:从一笔二十斤银圆的典当业务说起

文/潘建伦2020年6月9日

几天前,一位同仁说有个客户要典当二十斤银圆,二十斤!看看,人家银圆不按个数来计,人家按斤算,这可就不是个小数目。按大多数银圆的标准重量算,这二十斤银圆就至少有380枚左右,按照每一个1000块钱的价格计算,这可值三四十万块钱,要是典当的话,是一笔好生意吧!?然而,等咱们这位同仁给我发来照片一看(见下图),哈哈!我真是要笑喷,这世间还有这样的银圆?想象力够丰富啊!



    真银圆有很多种, 假银圆也有好多类,像上面这样的就可以说是一眼假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世间就没有出过这种银圆,也就是说历史上清代或者民国根本就没有发行过这种银圆。虽然老潘我今天这样说了,但我还是能想象到有人还是不怎么相信,在他们看来,说不定那时就有这种银圆在流通,只是你老潘不知道罢了。说不定这种银圆比袁大头还值钱呢!说不定我收进来还可以大赚一笔呢... ...。很多的说不定,哎!如此侥幸心理,结局那一定就是掉进坑!您说呢?

    银圆,俗称大洋,或现大洋,近几年在钱币类收藏品市场的流通价格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在老潘我看来,虽然银本位制早就成了历史,但若是将一枚银圆在当下的变现价格所具有的购买力和它当初作为法定货币流通时的购买力相比较,还真是一件有意味的事情。



    当人们惊叹于今天在北京的一个四进宅子能值上亿元的价格时,你能想到吗?鲁迅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只要一年的薪水就可以搞定这样一套宅子,多少个大洋呢?3000块大洋!因为那时他在教育部任佥事,每个月的工资是300个大洋,若是按时下一个大洋的一般变现价格1000元人民币来算,鲁迅一个月的工资有三十万块人民币,这收入在今天看来那绝对是富裕阶层了,据说,鲁迅在苏州老家的宅子当时都卖了1000块大洋。想来,现如今,一个人若是在北京月收入有三十万元的话,虽然买不了四进宅子,但买房子这事就不是个事,不过,我倒觉得那时北京的房价跟现在比起来还是香要多了。

    有趣的是,和鲁迅一个月300个大洋的高收入相比,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他老人家1921前后在北大图书馆工作时的工资却只有8个大洋,按现在一枚银圆大约能变现的价格算,这就是8000块,而鲁迅的弟弟周建人被其哥周作人推介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月工资是60个大洋,这大约就是现在的60000块钱,前后一比,鲁迅的收入是那时候的毛主席的收入的三四十倍,是他弟弟的五倍。还有,据说当年陈独秀在担任北大教授时,月工资是300块银元。田汉、沈从文、刘半农、钱玄同等人的月薪在200-300块银元之间。要知道,彼时北大学费一年20个大洋。还别说,这样看来,那个时候大学教授都收入高收入阶层了。所有这些信息拿现在的标准来看,鲁迅在当时那绝对算是有钱人阶层了,而咱们的毛主席在那个时候,真的就好比是当下的那些漂在北京的工薪阶层。


    据了解,和一个月几十几百个大洋的收入人群相比,那时一个月能有一两个大洋的收入的人却是占了绝大多数,据说一个警察一个月也就两个大洋的工资,可以想见,对于很多人来说,一个大洋都能让一个普通人家过上一个丰盛的年,而放到时下,一枚银圆拿到市场上变现也仍然还能让一个普通人家过个相对丰盛的年,至少鸡鸭鱼肉一大桌子的家常菜是不成问题的了,而这足可见银圆从那时到现在的实际购买力都还是比较坚挺实在的。


您觉得呢?

  返回>>Top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27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