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品 > 专业文章

“实验室培育钻石”到底是个什么“鬼”?

                   作者:潘建伦     2018年5月9日


    “实验室培育钻石”其实就是“合成钻石”,只不过换了一个更通俗易懂的名称罢了。明眼人一看就明白,合成钻石零售商更愿意也乐于将合成钻石称作“培育钻石”。然而,我们国内有规定:“合成钻石”是人工方法制成的宝石级金刚石的唯一名称;但是,而更多的普通消费者是习惯于以“真假”论的,要么是“真钻石”,真钻石就是纯天然的,要么是“假钻石”,假钻石就不是纯天然的,叫个“实验室培育钻石”,那就是假钻石喽!然而,老潘觉得,这个名字必然会给那些不专业的消费者带来困惑。



    事实上,早在18世纪,就有人开始合成钻石的研究和探索了,但显然没那么容易掌握,直到20世纪,随着热力学和高温高压技术的不断发展,合成钻石才终于从理论变成了现实;1953年,瑞士工程公司(ASEA)使用特殊的压力装置首次成功的搞出几十粒咪咪小颗粒的钻石,这还是毛坯钻石,还达不到宝石级标准,要是切割成可以镶嵌佩戴的刻面钻石的话,那就几乎小到可以忽略不计了;1955年,美国通用电器公司(GE)也说是合成出来了小颗粒的钻石,此后,工业级钻石的合成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广泛应用,直到现在,市场上绝大多数的工业用钻石都由合成钻石替代了。可见,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这些人拼命鼓捣出来的钻石大多还达不到宝石级,关键是其成本不比天然钻石算下来的成本低多少;直到1970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声称合成出来了大颗粒的宝石级钻石,但具体有多大,呵呵!只有他们自己知道;随后的二三十年里,虽然有机构说能合成出来十几克拉大小钻石晶体,只是,宝石级的钻石合成成本仍然不低,想要替代天然钻石仍然不现实,据知,2000年前后,全球合成出来的可以切割打磨的宝石级钻石只占到天然宝石级钻石产量的0.01%,少得可怜。


    

    老潘我从1994年入职典当行业以来,几乎是每隔两三年都会听到一波说什么合成钻石技术取得突破,宝石级合成钻石已经进入珠宝市场等等消息,甚至还说即使是实验室也不能百分之百检验得出来,以至于搞得珠宝行业内外“如临大敌”,有如“人心惶惶”;在咱们典当行业,钻石典当业务虽然占比不高,但总还是不可忽略的一类典当业务,只是市场流传这样的消息,自然也是让咱们很多典当行感到“恐惧”,几年前我就听说有一些典当行就停掉了钻石典当业务;及至近两年,有关合成钻石生产厂家不断寻求市场发展空间,希望与天然钻石“和谐共处”的呼声越来越大,越来越多,今年,甚至有珠宝品牌进驻天猫,主打“实验室培育钻石”首饰的销售,这或许已经表明,合成钻石已然“堂而皇之”的进入了珠宝流通市场,试想,这样的“钻石”如果在销售时不予以特别注明,或者配之以鉴定证书的话,那还真是很有欺骗性,这不禁让老潘我想到当初苏联人搞出来的那个人造宝石“合成立方氧化锆”流向市场时,由于和钻石在外观上有着高度的相似性,于是叫了一个很有迷惑性的名称,即“苏联钻”,显然,“苏联钻”根本不是钻石,这对于专业人士来说显然不是问题,但对于占绝对大多数的普通消费者来说,那肯定就是问题了,所以,如果这个所谓的“实验室培育钻石”销售市场不能很好的规范,给天然钻石消费市场造成混乱甚至助涨欺诈那几乎就是必然的了,说得直白些,说不定,某一个结婚的日子,您的爱人给您亲手戴上的钻石戒指上的那颗钻石已然不是天然的钻石,只是一颗人工的实验室培育钻石,您会作何感想呢?

    

    不可否认,实验室培育钻石和天然钻石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方面是完全相同的,如果非要说有区别的话,区别只是一个是在大自然生长出来的,一个是在实验室生长出来的。把它们中的任何一个戴在手上,有谁能够识别得出来呢?然而,另一方面,人们总是更崇尚天然,更何况钻石也是一种很好的“社交货币”,试想,如果您手上戴的不是一枚天然钻石,而是一颗实验室培育钻石,如果您的闺蜜手上戴着的是一枚纯天然钻石,在这个人人受累于攀比带来焦虑然而又不自觉的加入这个攀比的人群中的社会大环境下,谁的“社交货币”更值钱那是不言而喻的,更何况天然钻石是更能体现和含有不可估量的情感价值呢。

    谁也无法阻挡科技对生活的影响,高科技生产出来的实验室培育钻石也不例外,它最终还是会在市场上出现,但至于会否大行其道而取代天然钻石,那就不一定了,至少在当下甚至未来一段时期都不太可能;去年,一份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有报告分析,在钻石行业,实验室培育钻石不会完全取代天然开采钻石。该报告指出最有可能的结果是实验室培育钻石会找到很合适的市场定位,提升珠宝市场的整体销售量。《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文章说钻石行业的确已经发生变化且“…目前钻石行业处在一个十字路口,有很多强势力量将促使这个行业发生改变。”看得出,这报告里提到的“很多强势的力量”想必您看得出来,那指的是那些在市场上炒房、炒各种商品和资源的资本,您看看,资本主义有多厉害!        老潘我在这里引用《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去年的一篇有关探讨实验室培育钻石在交易和消费者中的受欢迎程度及这种受欢迎程度使得钻石行业的一些知名品牌感到不安的问题的文章,且看,这篇文章将实验室培育钻石定义为“…这些钻石和天然开采钻石有着相同的化学和物理特性。它们和天然开采钻石一样闪耀,它们的硬度和结实度完全能够满足工业用途。最为重要的是,人们完全看不出它们是实验室培养的钻石。”有意思的是,《华尔街日报》的这篇文章引用美国宝石学院(GIA)的观点——天然开采钻石是“人们可以购买到的最为古老的东西”作为结尾。这个结尾似乎是从华尔街日报读者的明智想法中提取而来。一个读者热烈地评论到实验室什么时候能培养出钻石。“你有何证据证明这些钻石的形成经历了上亿年?”另外一个读者提出质疑,“为什么要继续开采钻石,毁坏环境,为什么要让矿工冒着生命危险去开采而不直接使用人工培育钻石呢?不论怎么衡量,人工钻石都是钻石啊。”看到这里,老潘突然想到几天前儿子跟我说的一段话,他说,那些名贵的奢侈品对于他们很多的90后来说几乎无感,我不知道他的这个观点到底能表明有多少年轻人持有这样的观点,但随着更多年轻的消费者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关注,再加上对实验室培育钻石理解的不断加深,以及更多更大的资本对实验室培育钻石在消费市场上的宣传,是戴玻璃,还是戴人工培育钻石,或者戴天然钻石,人们的选择只会越来越多元化。

    据中国黄金报社联合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在前年9月联合推出的《合成钻石发展现状及前景研究报告》中说,装饰佩戴是合成钻石的主要用途,占比达64.16%,与通常消费者购买天然钻石用来结婚不同,合成钻石被用于“结婚”的选项人数仅占13.87%。值得注意的是,无论一些人把实验室培育钻石说得多好,但目前实验室培育钻石的市场宣传、市场定位以及销售定价等方面均不得不比照天然钻石来开展,有时甚至还出现相互对应或者排斥。2006年,一部美国电影《血钻》(Blood Diamond)让更多的年轻人公众意识到了天然钻石的”原罪“问题,以至于在钻石流通行业自那时候开始注重钻石来源问题,也就是说钻石必须是‘无冲突钻石’。尽管您到钻石专柜买结婚钻石不会考虑这些问题,但无疑这些多少还是改变了人们的钻石消费观,无论如何,谁要说实验室培育钻石马上要”全面开花“,老潘觉得这绝对是在说瞎话,更大的可能是,实验室培育钻石和天然钻石在消费市场上不再相互对立,各有各的”社交货币价值“,各讲各的故事,各有各的消费人群,而从我们典当鉴定角度来说,问题也不会太大,或者是基于我们的估价原则的独特性,还是实验室培育钻石本身应附带的规范性标识和配套证书,都能使我们的”恐惧“感降低,而随着该市场的不断成熟,实验室培育钻石和天然钻石的边界只会越来越清晰可辨。


     

    毫无疑问 ,实验室培育钻石是人类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产物,要知道,我们人类无时不在想天方设地法的去制造一切可能,尽管有把自己玩不见了了风险,但谁叫我们是人类呢,或许,实验室培育钻石于环保的角度有意无意充当了”正义“的角色,这在新世纪来说,也许还真的是迎合了至少是一部分人的价值观,您觉得呢?

    一天一点资讯,一天一点感悟,感谢您关注中国第一家“典当私塾”——潘建伦典当工作室!小班小课,一期一会,老潘的第49期的典当私塾班课程已确定于5月16日至20日开班开课(5月15日报到),目前还余有席位,若是您有兴趣,老潘欢迎您及时垂询、预定!无论如何,老潘我始终认为,对于一个典当专业人来说,培训学习固然是终身的,但培训学习的方式却是有讲究,有方法,用典当专业角度,用典当思维方式,更系统化的将贵金属、珠宝玉石、名表及奢侈品等品类的典当鉴定与评估知识和技能一次学完到哪里去找都不会有,不说最好,说最合适是没问题的。我学习,我收获,我快乐!跟着我们的老潘一起终身学习吧!

老潘的手机号:13720340206

老潘的微信:panjianlunsir

老潘的QQ:602372611

    欢迎您添加并推介潘建伦典当工作室微信公众号!分享和传播老潘更多的典当专业文章和资讯哦!


附今日贵金属实时行情及典当价格参考表:


  返回>>Top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27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