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行业新闻

中国“第二当”,温州“第一当”,如今过得怎么样?

      文章信息来源:浙江在线   搜集整理:潘建伦典当工作室 2018年2月9日

 

    前言:近两年,围绕着国内典当业复出三十年以及发展状况方面的话题比较多,但作为民间的一种传统的融资和商品再流通方式,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和发展以及互联网科技的不断提高,典当的很多传统优势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以至于有些典当行没“风光”几年就“黯然退场”了,面对典当业到底是该“做大”还是“做小”这样的无休止的争论,我们不妨去了解一下那些成立了几十年的老典当行,不管它们是“国内第一当”,还是某省某市的“第一当”,在当下这样一个巨变的时代,它们还在吗?它们过得怎么样?今天分享一篇来自浙江日报记者刘伟 周琳子撰写的以“30年前成立的我省首家典当行现在发展得怎么样”为题的新闻报道,看看它们的“典当生意经”,或许也还是能给到我们一些启示和感悟的。

全文如下:

 

    在温州市环城东路30号,一家门面不大的典当行大门上,写着醒目的“温州第一当”字样。左右两边还分别写着“中国第二家”和“浙江首家”。这就是30年前,即1988年2月9日成立的温州金城服务典当商行(以下简称金城典当行)。由于地处温州市中心,又恰逢温州个体经济蓬勃发展时期,金城典当行很快成为当地不少小企业主快速获取资金的重要渠道。

    30年过去了,当年的全省首家典当行现在发展得怎么样?近日,记者专门来到温州,采访这家企业的创始人、温州金城典当行总经理李克林。回顾30年来的创业守业发展路,李克林感慨良多:“能够坚持30年,一路走下来我们最大的秘诀就是‘稳当’,也就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无论是典当行业的浮沉,还是温州金融风波的影响,我们都顺利地走过来了。”

开业时的情形

20世纪90年代,李克林(左五)与员工合影

    敢为人先

    为小企业融资排忧解难

    全省第一家典当行为什么出现在温州?

    “温州商人胆子大,敢想敢干,加上民间融资需求旺盛,有事做,有人干,自然就出现了。” 温州市商务局市场体系建设和运行处处长孔令文分析说。

    1987年底,李克林在报纸上看到了四川成都成立全国首家典当行的消息,嗅觉灵敏的他马上就想到了典当行在温州可能具有极大的市场发展机遇。当时温州个体经济刚刚起步,温州不少“家庭作坊”的经营模式想从银行抵押获得贷款难度很大,金融市场上没有其他可为这些小商人提供融资渠道的机构。

    “或许典当行能够填补这个空白。”李克林想到这里,就和几个朋友合计起来。后来他们找到了时任温州鹿城区区长的何包根。“当时我们就是想先行先试,想为小企业找到融资途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探索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新路径。” 何包根回忆说,他们还就此召集了工商等相关部门,召开政府办公会议对此进行专题研究。

    事情出乎意料地顺利。1988年2月9日,李克林与合伙人共同投资的金城典当服务商行获批开业了。“当时区里支持每个街道都开一家典当行,仅我们鹿城区就开了18家。” 李克林说。开业之初,金城典当行生意十分红火,在典当行所处的温州市区环城东路,每天都能看到客人在典当商行门口排队,以抵押换取创业资金的场景。

    火爆的生意引发了典当行的迅速扩张。截至1988年8月底,不到半年时间,温州市已开业的典当行遍布了除洞头以外的8县2区,总数达到34家,累计发生典当金额3.17亿元,余额为6129万元。其中金城典当行一家的余额就超过1000万元。回过头看,李克林才意识到,在温州这一波典当行开业浪潮中,自己的金城典当幸运地夺得先机,成了全国第二、全省首家。

    典当业的火爆引起了温州市政府的关注,温州市政府在1988年9月16日下发《关于加强典当行业管理的通知》,明确典当行统一归属央行管理。1989年,国家开始整顿金融秩序,温州典当行进行合并、重组后剩下10多家。

旧址

    不忘初心

    把“稳当”作为第一原则

    30年里,典当行业有过辉煌,也有过低谷,但无论如何,金城典当一直牢记“稳当”初心,把风险控制作为经营的第一原则。

    在经历了第一年的火爆后,典当行业在第二年就遭遇了低迷, 金城典当行也未能幸免。李克林回忆说,从1989年开始,他们连续3年亏损。“其中有国家收缩信贷资金导致部分典当人违约的外部因素,也有我们经营时间短、经验不足的内因。”据他介绍,3年里企业亏损金额高达52万元,利息和股息欠款超过70万元,企业一度濒临倒闭。随后他们采取了多项自救措施,通过转变经营方向、扩大动产业务、寻求法律帮助等,最终在1993年实现了扭亏为盈。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在亏损之后,金城典当行开始把控制风险放在企业经营的第一重要位置。随着多名股东陆续退出,金城典当行在1995年更名为温州金城典当有限责任公司,经营理念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不稳不当”成了企业度过行业浮沉的秘诀。

    2000年起,中国经济进入需求拉动下的经济强力扩张时期,市场对资金的需求愈发旺盛。典当行业纷纷拓展业务,房屋抵押因为典当金额巨大,成为不少典当行的主要营收来源。

    然而之后却带来了不少后遗症。“由于温州早些年的房屋产权登记不规范,房屋抵押坏账处理难,追债成本太高。”李克林回忆,一笔1988年的房屋典当金额8万元,后来因为房主过世、房屋拆迁、房屋抵押登记手续不齐全,诸多周折之下,直到2008年才通过司法途径收回典当款项。

    这给了李克林极为深刻的教训。从此无论市场如何疯狂,他都坚持只做黄金、钻石为主的传统实物质押形式,虽然“薄利”,但“稳当”。无论是2008年的金融风波,还是温州出现的大面积担保危机,金城典当都“稳稳当当”地走了过来。“和我们一起开业的不少典当行老字号,都在后面的金融风波中因为扩张过快、打民间借贷擦边球等纷纷倒闭关门了。” 李克林说,曾经也有同行建议他们一起做一些民间借贷等暴利行为,但都被他拒绝了。

如今的金城典当行

    稳中求进

    以业务创新拓展新空间

   从最初的30多家到2000年的16家,再到2011年最高峰的80多家,截至2017年年底,温州典当行共计69家,其中市区31家。“温州典当业经历过最初的野蛮生长,到随后的大浪淘沙,进入新世纪后一度过度繁荣,在金融危机中又遭遇了大幅洗牌,目前已经进入了稳步发展的阶段。”孔令文表示,虽然典当行业在2000年就不再由央行统一管理,但它本身的类金融机构属性依旧存在,并且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金融政策和环境的极大影响。“温州典当业因为受到当地金融风波的影响更大,遇到了更多困难,但金城典当行依靠自己的‘稳当’秘诀,一直到今天仍依旧保持着稳定盈利。”

    创业30年,古稀之年的李克林逐渐退居幕后,由儿子李岳峰开始接手。在新生代眼里,古老的金融典当业和许多传统行业一样,正面临着互联网带来的巨大冲击。“浙江互联网金融发展速度很快,对典当业的影响特别大。” 李岳峰表示。如今的金城典当行,所有的员工都在企业工作超过10年,服务的对象七成以上是老客户。“我们将与互联网金融实现差异化经营,以30年的企业信用给客户提供靠谱的服务。”李岳峰对未来心里有一本明晰的账。

    “目前全省典当企业共有477家。受到互联网金融等类似金融机构冲击,传统的典当行业务受到了一定影响,但整体来看呈现稳中求进的格局。特别是近年来一些有大型集团公司包括上市公司背景的典当企业不断创新财权抵押业务,在做好风控的基础上开拓出了不少新型业务范围。”省典当行业协会秘书长李瑛告诉记者,虽然典当行业增速放缓,但实体经济对以典当为代表的小额、短期、快捷的融资服务仍有较强需求,典当企业以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为服务对象,在普惠金融中发挥着拾遗补缺的作用。随着典当企业不断创新和开拓市场,未来有望迎来新一轮发展

全文完

 

    一天一点资讯,一天一点感悟!感谢您关注中国第一家“典当私塾”——潘建伦典当工作室!小班小课,一期一会,老潘的第47期私塾班课程已确定于2018年3月14日至18日开班开课(3月13日报到),目前已有几位典当同仁打款预定了,如果您有兴趣来老潘我这里体验不一样的私塾式培训学习氛围和效果,老潘提醒您赶紧提前预定,毕竟每一期也就不超过八位,名额有限,来不及就要排后面了,总之呢,对于典当专业技术的培训学习问题,老潘我认为,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无论如何,用典当专业角度,用典当思维方式,更系统化的将贵金属、珠宝玉石、名表及奢侈品等品类的典当鉴定与评估知识和技能一次学完到哪里去找都不会有,更专业更具实用性和效果性的民品典当鉴定与评估专业实操技术的培训学习,尽在老潘的这个不超过8人的典当私塾,我学习,我收获,我快乐!跟着老潘一起终身学习吧!

老潘的手机号:13720340206

老潘的微信:panjianlunsir

老潘的QQ:602372611

     欢迎您添加潘建伦典当工作室微信公众号pan-jian-lun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长按二维码后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亦可)关注老潘,分享更多的专业文章和资讯!

附今日贵金属实时交易行情及典当价格参考表:

 

 

 

 

  返回>>Top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2756号